課堂上老師從不點名,教室里備有電水壺供學生泡咖啡,學生上課時隨時可以吃東西或接打電話,甚至可以不打招呼就離開教室。這樣的大學專業課課堂您見過嗎?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瞭解到,該校2012級《建築設計》的課堂讓學生隨心所欲,享受各種自由。(4月日6《武漢晚報》)
  與此相反的是,西南大學某學院發起“無手機課堂”,要求學生課前將手機上交,課後再拿回。“無手機課堂”旨在糾正學風,剋服部分大學生的手機依賴症;而“自由課堂”也並非無序課堂,能使學生在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充分調動思維。兩種課堂模式的出發點都是好的,也都歸根於當前高校學風淡薄、大學生學習熱情的不足。但相比於“無手機課堂”,筆者更贊同“自由課堂”的做法。這不僅因為“自由課堂”能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間,同時也能促使教師變革自身的教學方式。
  高等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,激發其求知欲望。但創新意識的培養並不是教師在臺上講,學生在臺下聽就能實現的。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,採取一定措施糾正大學生的不良行為無可非議。但在執行過程中,應當充分考慮“一刀切”可能帶來的問題,以及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無促進作用。學生上課不准玩手機,看似能讓學生專心聽講。但大學課堂不同於中小學課堂,課堂某個知識點可能會在一瞬間激發學生的思維,學生急需對這一問題作深入瞭解。而有了手機,便可以及時查找資料滿足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。從這一角度來說,“自由課堂”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,能夠保障學生瞬間的思考得以進行。因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,也更加符合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。
  很多大學生有手機依賴症是事實,上課玩手機會影響聽課質量也是事實。但學校在糾正學生的不良學風時,是否考慮過學生為何會不專心聽講?誠然,一些大學生缺少自製力,對學業不夠重視,一上課就情不自主的拿出手機來玩。但有的時候,學生玩手機也是“迫不得已”,因為教師講的實在不敢恭維。在高校重研輕教的現狀下,不少教師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搞科研、發論文上,而對教學百般應付,一份課件連續使用多年也並不罕見。教師授課方式單一、講授內容都是在重覆舊的知識,學生從中感受不到精彩和啟發,自然不願意接著聽下去。而對有膽量實行“自由課堂”的教師來說,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,就意味著自身必須變革陳舊落後的教學模式,吸引學生的註意力。如此一來,對提高自身教學也起到了促進作用。
  當然,“自由課堂”中如果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,也會極大影響教學質量。但至少,這種嘗試所帶來的變革是師生雙方的。在高校一味呼籲學生端正學風的情境下,“自由課堂”無疑有著更深層的意義。
  文/王瑤  (原標題:“自由課堂”是在向先進教學模式靠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m34jmwj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